首页 综合体育  〉 nba选修(《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重点)

nba选修(《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重点)

2023-06-16 11:40 浏览: 108

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 P1 —P34 )

P6 【填空】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实施教育的机构与场所, 教育可以分为 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和 社会教育 。

学校教育,便是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P6 【多选】 家庭教育 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着以下 特点 :

1 、教育内容 生活化

2 、教育方式 情感化

3 、教育时间的 持久性

4 、教育作用的 显著性

P8 【单选】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是 “ 教育问题 ” ,而 不是 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或教育规律。

P10 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创立时期、发展阶段。【 填空或 单选】 注意: 识记各阶段的代表人和代表作

(一)萌芽阶段

P12 古代中国:《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作品,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P11 古代西方: 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

( P12 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二)创立时期 ( P13—P16 ) 【 下面第 1 和 7 小点稍微 了解一下,其他 点 识记】 P13 1. (英)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 1623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2. (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 1632 )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萌芽。 “班级授课制 ”

P14 3. (英) 洛克 《教育漫画》 ( 1693 )

4. (法) 卢梭《爱弥儿》 ( 1762 )

5. (瑞士)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 1781—1787 )




P16 6. (德)康德 哥尼斯堡大学于 1774 年首次开设教育学讲座,由哲学教授轮流讲授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康德在 1776—1777 学年讲授教育学,其后又有数次主讲。

7. (德)特拉普 1779 年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1780 年出版了《教育学探讨》,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8. (德) 赫尔巴特 ( 对教育学的创立作出里程碑式贡献 ) 《普通教育学》 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

P1 9 (美) 杜威 实用主义代表人 《民主主义与教育》 ( 1916 )

第二章 教育、学校与学制 ( P36 —P62 )

P36-37 【单选】 1. 教育的起源 (识记两种起源说的代表人名字)

(一)生物起源说

(了解)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 《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P37 (识记)英国教育家 沛西·能 《教育原理》 “教育生物学化”

(二)心理起源说

P37 美国教育家 孟禄 《教育史课本》 “ 心 理 模仿论 ”

P44 【名词解释】 学制 :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教育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P50 【填空 或单选 】 1902 年 ,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这是我国 教育史上 第一个比较完整的 学制体系,也是现代学制建立的肇始。( 但未能付诸实施 )

1904 年 ,清政府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并 在全国实行的 学制体系。它的颁布,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

P55 -59 【简答】 简述当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1 . 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 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5 . 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其实 教材上的第 2 点含义里就包括了老师课件里补上去的这第 5 点,所以第 5 点可记可不记)

第三章 社会、人、教育 ( P64—P100 )

P 65 【填空】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社会政治 、 社会生产力 、 文化

P 66-69 【简答】 简述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

2.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3 .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P 70-71 【简答】 简述现代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P 83-84 【简答】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 教育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

3 . 教育具有文化 更新和创造 的功能

4 . 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P 85 【填空】 个体发展的先天因素主要包括: 遗传素质 和 身心成熟机制

P 88-89 【 多选 】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阶段性 、 顺序性 、 不平衡性 、 差异性 。

第四章 教育目的 ( P102—P124 )

P 103 【 名词解释 】 教育目的 : 从广义上讲 ,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从狭义上讲,在我国通常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人才质量培养的总的规格和要求, 是指导、调节教育活动的根本因素,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P 105 【填空】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社会本位论 、 个人本位论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

P 106 【 名词解释 】 1. 社会本位论

(识记) 主张教育目的应当 根据社会的 要求来确定, 其基本观点是:个人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效益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了解) 近代社会的社会本位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和德国的诺笃尔普。

P 107 【 名词解释 】 2. 个人本位论

(识记) 主张教育目的 应 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 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其具体观点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了解)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福禄培尔和瑞典的爱伦·凯,美国的帕克等,现代新人文主义学者、人本主义学者在教育目的观上也多持这种观点。

P 108 3. 教育目的辩证统一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需要与个体的自身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而教育目的则应当反映这种辩证关系,既体现社会目的,也反映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P 114 【 填空 】 布卢姆 的 教育目标分类 ,将教学目标划分为 认知 、 情感 和 动作技能 三个领域。

P121 【 填空 】 (其他班级所划) 素质教育可以分成基本的三类: 身体素质教育 、 心理素质教育 和 社会素质教育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 P126 —P156 )

P1 27 【 多选或简答 】 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

1.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信念

2. 教师的德性

3 .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

4 . 教师的人格特征

P1 29-130 【 多选 】 教师的 “ 德性 ”包含以下核心品质 : 爱心 、 责任心 、 公正 。

P131 【 填空 】 教 师的知识结构: 今日的教师应该更新自我,形成 “ 通识知识 + 学科知识 + 教育学知识 ” 的新型知识结构,通识知识包括有关当代 科学 和 人文 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如英语、计算机等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

P135 【 简答 】 教师的职责和角色 :

1.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的引导者;

2. 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

3 . 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P13 8-140 【 论述】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他班级均没划,他们老师明确说后面两道论述分别在 A 、 B 卷上)

P 140 【 填空或多选 】 我国学者 叶澜 等人在参考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教师专业的自我更新为取向的 五个发展阶段 : “ 非关注 ” 阶段 、 “ 虚拟关注 ” 阶段 、 “ 生存关注 ” 阶段 、 “ 任务关注 ” 阶段 、 “ 自我更新关注 ” 阶段 。

P 146 【 多选 】 学生的合法权利: 受教育权 、 身心健康权 、 人格尊严权 、 隐私权

P 151 【 简答 】 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

1. 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 ;( 传统社会中典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宰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学生完全成为一个被改造的对象、被灌输的机器 。)

2. 学生中心的师生关系 ;( 学生成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极大地尊重,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3 .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 。( 主张作为社会的代表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起主导作用,而作为具有主观能动 性的学生,则是其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二者都不可偏废。)

P 155 【 简答 】 如何面对现实的师生关系的冲突?

首先,建立积极的冲突观。(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冲突具有正向作用。)

其次,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解决师生冲突。(回避、强制、克制、合作、妥协)

P 153-154 【 论述】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各自联系实际,再做相关删减和补充)

走向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全面交流和对话的关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由过去的“我与他”的关系向“我与你”的关系的转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具有如下 特征:

首先, 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关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由于教师被赋予了拥有知识的特殊权利,而且往往以社会法定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学生面前,使得师生间形成了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的不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和尊严的人,都是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情感表达方式的人,所以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 教师和学生都力图突破封闭的自我,破除种种极端倾向,寻求对话的“边缘地带”。在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必将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教育情境,教师将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从心底里乐于倾听和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勇于怀疑甚至放弃自己的意见;学生也将从惧怕权威的阴影中走出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在不断对话交流中生成新的意义。

再次, 师生不只是知识教学的关系,更是共同分享知识、智慧、情感,共同建构精神意义的关系。在当今,这种知识教学关系正发生着变化,教师作为知识占有者、传递者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冲击,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已变得相当广泛,所以原先师生传与受的关系应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并在讨论、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知识的关系。师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参与到教育情境中,所以他们之间除了知识的交流外,更是以知识为纽带,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和精神的碰撞。师生关系的教育性也由此得到彰显。 师生双方真正敞开各自的内心世界,互相接纳,走进对方,从而结成了平等、自由、尊重、民主、友善、信任、公正、宽容、鼓励、帮助的新型关系。

第六章 课程 ( P161 —P191 )

P 169 【 填空 】 课程的类型: 依据 课程的功能 来分,可以分为 工具类课程 、 知识类课程 、 技艺类课程 ; 依据 修习的要求 , 分可分 成 必修课 和 选修课 。

P 172 【 填空 】 拉尔夫· 泰勒 著名的 “泰勒原理” (即目标模式的课程编制原 理): 确定教育目标 , 选择教育经验 , 组织教育经验 , 评价教育效果 。

P 185-187 【 填空 】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括号内了解,帮助记忆)

第一, 课程功能 的转变 。 (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的 过程 的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 课程结构 的改革 。 (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

第三, 课程内容 的改革 。 (改变课程内容“偏难杂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和技能。)

第四, 课程实施方式 的改革 。 (转换 应试教育 下 的 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 课程评价 的改革。(树立“发展性评价”的新观念,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手段,注重过程评价和差异性评价。)

第六, 课程管理 的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管理的民主性; 改变课程管理的划一性 ,减弱其刚性,增加柔性和灵活性)

第七章 教学(上) ( P193 —P221 )

P 193 【 填空 】 课堂教学工作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包括 备课 、 上课 以及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P 193-201 【 多选 】 教师备课一般要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备文本 ; 备学生 ;

备教学行为 ; 备自我 ; 备课的一般策略 (了解: a 开放性备课策略 b 预设性备课策略 c 结构性备课策略 d 反思性备课策略 )

P 208 【 填空 】 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是指 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 的课的种类,有 单一课 和 综合课 两大类型 。

P 209 【 简述 】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

1. 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

2. 教学内容要正确 ;

3 . 教学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 ;

4. 教学组织要有 序 ;

5 . 教学要有好的效果 。

P 217 【 名词解释 】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又称成长记录袋, 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属于质性评价的范畴,主要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一些信息,包括考试成绩、作业、作品、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放进个人的文件夹中,并附带有教师评语、同伴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家长评语,以展示学生学习的历程及意义。

第八章 教学(下) ( P223 —P251 )

P 224 【 填空 】 我国中小学最常用、最基本的两种教学方法: 传递接受式 和 示范模仿式。

P 228 【 填空 】 在当今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有两种教学方法 异军突起 ,分别适用于文理科教学,这就是 情景式教学法 和 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

P 236-237 【 多选或简答 】 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是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来选;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三是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来选;四是 根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来选 。

P 241 【 名词解释 】 教学设计 : 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的活动,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一系列活动。

【多选】 新课程概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设计要求教学体现 建构性 、 生成性 、 多元性 相统一的新思维。

包含nba选修的词条

P 246 【 填空或单选 】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 。

第九章 德育 ( P253 —P284 )

P 261 【 名词解释 】 德育 : 德育是通过学校整体生活进行的,对所有成员都起作用的,有目的或者无意识的道德及社会性影响 。

P 261-266 【 简答 】 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 :

1. 道德学习发生的前提:本能或善端 ;

2. 接受暗示 ;

3 . 非反思性选择 ;

4. 自主选择 ;

P 275-282 【 论述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实施德育?

德育主要通过德育课、 其他 各科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

第十章 班级管理 ( P286 —P315 )

P 289-290 【 填空或选择 】 班级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亲社会型 、 娱乐型 、 消极型 。

P 304 【 多选 】 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 信号暗示、趋近控制、幽默处理、有意忽视、转移兴奋点、冷却处理、行为协议、使用代币制 、 正面批评教育、适度的惩罚 。

P 309 【 简答 】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

2. 培养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

包含nba选修的词条

3 .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

4. 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营造良好的班风 ;

5.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

the end
title icon 最近综合体育

title icon 专题推荐